治疗子宫腺肌症小妙招--“组合环”
田女士,45岁,1年前开始出现痛经、月经量多、贫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曾于门诊予注射醋酸戈舍瑞林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患者要求改善症状,保留子宫。
林女士,41岁,因月经增多伴痛经入院,合并中度贫血。入院诊断为子宫腺肌症合并子宫肌瘤。妇科检查提示子宫增大如孕2+月。患者希望能有效减少月经量,缓解痛经及保留子宫。
两例患者均由于子宫腺肌症导致宫腔深大,若按传统方法放置曼月乐环容易出现脱落,我们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孙小丽主任的指导下,将吉妮环和曼月乐环重新精心设计和组装,利用吉妮环的特点将曼月乐稳稳固定在宫腔,该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可于术后当天出院。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生长而产生的病变,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甚至致严重的贫血)、严重痛经和不孕,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子宫腺肌病需要长期药物管理,长期口服药物的方法让患者难以坚持,曼月乐的出现成了大部分子宫腺肌病女性的“福星”。曼月乐环是一种药物环,主要成份是左炔诺孕酮,是目前唯一可在宫腔内局部释放高效孕激素、能同时兼顾避孕与治疗作用的宫内装置,能有效缓解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和月经过多,避免了长期药物治疗导致机体糖代谢、脂肪代谢异常及心血管等全身器官的不良反应,但很多患者往往因子宫过大无法放置曼月乐环,最终无奈步入子宫切除的结局。针对这种情况,经医学界各专家研究发现“组合环”这个独特的治疗技术。该技术就是利用吉妮环的上环技术特点制作“组合环”,将“曼月乐”“钉”在子宫上,这给大多子宫腺肌病患者提供了一个保留子宫的新机会。
罗喜平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专家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
妇科肿瘤腹腔镜微创治疗、宫颈病变,女性生殖道畸形成型手术、月经过多宫腔微创治疗等。
学术任职:
国际妇科内镜学会(ISGE)委员
亚太地区妇科肿瘤微创治疗协会理事
中国宫颈癌防治协作组委员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幼保健分会常见病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肿瘤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妇科内镜技术考评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中国妇产科学院能量分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妇幼保健学分会妇科学组组长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内镜学组副组长
广东省妇幼保健协会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妇科肿瘤学组委员
谭晓嫦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专家
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专家介绍:
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妇科肿瘤专业,从事临床工作10多年,在宫颈疾病筛查和规范化诊治方面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为:
妇科宫腹腔镜技术,主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瘢痕妊娠、子宫瘢痕憩室、宫腔粘连的诊治。
文斌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专家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
专家介绍:
从事妇科肿瘤工作,擅长妇科良恶性肿瘤的防治。
主要研究方向为: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肌瘤等妇科肿瘤的微创治疗,子宫纵隔、宫腔粘连的宫腔镜诊治,复发性流产。
学术任职: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妇科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妇科肿瘤多学科协作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委员会微创外科组委员
孙小丽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专家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
专家介绍:
本科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研究生就读于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纪念医院,师从我国著名的妇科肿瘤专家林仲秋教授。从事妇科临床多年,对妇科肿瘤、女性生殖道畸形,以及宫腔镜诊疗技术有较深的兴趣。
主要研究方向为:
宫腔疾病(子宫内膜增生、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胚物残留)、生殖道畸形、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治与宫腔镜手术。
陈伟芳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妇科专家
主任医师、医学硕士
专家介绍:
从事临床工作10多年,在妇女尿失禁与盆底功能重建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
主要研究方向为:
妇科各种常见手术,妇科内镜技术及阴式手术、妇科泌尿及盆底障碍性疾病,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咳嗽、打喷嚏时不由自主的漏尿、不明原因的尿频尿急。
图文/妇科
![]() |
![]() |
![]() |
![]() |
![]() |
![]() |
![]() |
![]() |
感动 | 同情 | 无聊 | 愤怒 | 搞笑 | 难过 | 高兴 | 路过 |